二、《規劃》確定的主要任務
《規劃》明確了8個方面的工作任務,設置了4個專欄。
一是深化源頭預防,改善工作場所勞動條件。一方面要通過調整產業政策、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、持續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專項治理等工作,強化對傳統職業病危害源頭防控;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,做好工作壓力、肌肉骨骼疾患等職業病危害的預防控制。
二是嚴格監管執法,提高職業健康監管效率。強化監督執法,嚴肅查處違法行為。規范用人單位勞動用工,加強勞動合同、工作時間、工傷保險等監督管理。繼續在重點行業中推行集體協商和簽訂勞動安全衛生專項集體合同,督促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認真履行防治責任;落實平安中國建設要求,加強工礦商貿、建筑施工、核與輻射等行業領域的監管,統籌推進職業病防治工作。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建設,提升規范化、專業化水平。
三是強化救治措施,提升職業病患者保障水平。加強職業病及危害因素監測,完善監測政策和監測體系,擴大監測范圍,開展風險評估,實施分類監管,提高預警能力。依托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健全職業病診斷救治康復網絡,提升救治康復能力。發揮多項保險制度的作用,減輕患者醫療負擔。落實救助政策,保障職業病患者基本生活。
四是推動健康企業建設,提升職業人群健康水平。將“健康企業”建設作為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,大力推動健康企業建設,推進企業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等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。鼓勵礦山、冶金、化工、建材企業和醫療衛生機構、學校、公安、交通運輸等單位率先開展“職業健康達人”評定活動。
五是加強人才培養,強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。加大職業健康檢測評價、工程防護、診斷救治等專業人才培養力度,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、職業院校加強職業健康相關學科專業建設。健全職業病防治技術支撐體系和職業病診斷救治技術支撐網絡。
六是推動科技創新,引領職業健康高質量發展。推動將職業健康關鍵技術、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地方科技計劃,開展前沿基礎性研究、防護關鍵技術及裝備研究、診療康復關鍵技術研究,形成一批先進技術成果并推廣應用。
七是推進信息化建設,提升職業健康管理效能。將職業健康信息化工作納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,實現跨層級、跨地域、跨部門的協同管理和服務。建設全國一體化的職業健康信息管理平臺,加強部門信息共享。
八是加強宣教培訓,增強全社會職業健康意識。持續開展《職業病防治法》宣傳周活動,大力開展職業健康教育,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職業健康的良好氛圍。實施職業健康培訓工程,加強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、職業健康管理人員和接觸職業病危害勞動者全員培訓,提升勞動者自我防護和依法維權意識。
[交通運輸] 《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定》2023年第12號修訂
2025-05-25
[交通運輸] 《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》2023年第13號
2025-05-25
[交通運輸] 《汽車客運站安全生產規范》交運規〔2024〕7號
2025-05-25
[交通運輸] 《道路運輸企業和城市客運企業安全生產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(試行)》2023年
2025-05-25
[交通運輸] 《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》2022年第32號
2025-05-25
[交通運輸] 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》2017年修訂
2025-05-25
2025-05-25
[交通運輸] 《道路運輸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 管理人員安全考核管理辦法》交運規〔2024〕8號
2025-05-20
[交通運輸] 《道路客運接駁運輸管理辦法》交運規〔2023〕2號
2025-05-20